讲 1M 之前,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曾在诺诺上海站担任维修技师,经常跟我师父丁大师一起给苏晓老师改车,修车。频繁接触福克斯 RS, 福克斯 ST,中毒不浅!随后自己也收了一台福克斯 ST,在苏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宁赛,启蒙了我对驾驶的热爱!
来到重庆分站后,虽然没有去过赛道,不过重庆的山路一直都在体验。
最近重庆分站的 1M 到店了,作为手动控的我,一定要来欣赏一下这台 " 驾驶机器 "。
保险杠下方硕大的通风口,再配以圆润的宽体线条,使得前脸极具攻击性又带着一丝柔美。
前、后叶子板都自带宽体。
从这个视角看,宽体非常夸张!
图中的三个通风口从左到右,依次是中冷通风,小水箱通风,最右侧的 " 长条形 " 的导风口则是整理前部的气流导向车侧。
效果如图。
小水箱通风口内部的小水箱,内部装有小部分的防冻液,可以提升这台双涡轮猛兽的散热效率。
PS:左侧的通风口内部是一个小水箱,而右侧则是一个原厂的油冷,用来给机油散热。
E 平台时期的大灯,非常经典。搭配右侧的宽体,美!
BMW 性能车的标配,牛角后视镜。
车身侧面,带有 M 标识的转向灯,19 寸的多幅轮毂,搭配贯穿式的腰线,看起来短小精悍,非常有力量感。
颜值非常棒的原厂轮毂。前 245-35-19,后 274-35-19 的轮胎,提供了成吨的抓地力。
刹车采用了宝马的 " 巨型 " 单活塞卡钳,非常巨大,而且重量轻,同款卡钳还搭载在同时期的 750,535GT 这样的重量级选手上。短距离体验了一下,初段刹车力道非常棒,信心十足。
刹车盘采用了大尺寸的打孔盘。打孔带来了更好的散热,排粉能力,以及更高的摩擦系数。
偶然发现刹车盘的合头与盘面本体采用了很特殊的连接方式,看起来非常昂贵 ... 目测可能是为了更轻的簧下质量以及更好的散热能力。从刹车盘的成色能看得出来,本车没有过度的赛道激烈驾驶。
丰满的臀部。简约又经典,没有过多花哨的设计。
该体验的都体验了,该摸的都摸了,修理工的职业病又犯了 ... 习惯性的检查机油液位,惊奇地发现液位居然 MAX 线,很棒啊!
最后用一张天台上拍的照片结束本帖吧。希望这台极品 1M 可以找到一个爱惜它的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