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滴滴方面宣布,滴滴顺风车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重新归来的滴滴顺风车发布了多项新规,最引人瞩目的是推出了女性专属保护计划:女性用户的服务时间缩短至5-20点,滴滴还将通过算法等多种方式保护女性用户安全。
此外,滴滴顺风车车主端取消了附近接单功能,车主需设置常用地点并使用其作为起点或终点。这也不难看出,滴滴希望回归后的顺风车能更接近“共享经济”的本质。
推出女性专属保护计划 拒绝失信车主
2018年8月27日,因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了2起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案,滴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今日,滴滴宣布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将在上述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
另外,针对女性用户,在试运营期间的滴滴顺风车也缩短了3小时的服务时间,最早不得早于上午5点,最晚不得晚于晚8点。
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ZAKER新闻,首批个7试运营城市是经过综合评估了不同城市的位置和规模等特点进行挑选的,上线之后,滴滴将根据试运营城市的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改进方案,逐渐开放长距离、跨城等更多出行场景,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开城计划,“试运营持续多久都还没有明确的计划,目前仍然处于请大家就产品和安全功能反馈意见建议的阶段”。
ZAKER新闻注意到,滴滴此次尤为强调女性用户乘坐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并推出了女性专属保护计划。
根据《滴滴顺风车试运营产品方案》显示,除了缩短女性用户服务时间外,该计划还将根据历史出行行为、评价等多方数据,综合算法模型,为女性用户寻找更合适的同路人。
此外,女性用户不仅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还将有专属的“女性安全助手”页面,可查看合乘方车龄、驾龄、人脸识别时间等相关信息,当轨迹偏移、长时间停留等异常情况时,将即时预警提示并通知紧急联系人。
在资质审核方面,滴滴表示,顺风车对准入规则进行了优化,除了全部用户实名认证、联合公安机关对注册车主进行背景审查之外,还率先推出视频验证功能,对车主三证信息以视频形式动态采集,并引入失信人名单筛查,可公开查询到的失信被执行人无法注册成为顺风车车主。
此外,考虑到线下实际出行场景复杂,滴滴还推出了信息核验卡功能,司乘双方可以通过司乘互验卡提供的头像、乘客人数等信息(双方见面前才会提供)在上车前进行二次确认,如果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可立刻进行举报和投诉。
取消附近接单 遭围剿的滴滴用“共享”本质反击
2015年6月1日,成立不到三年的滴滴公司上线了顺风车业务。单就顺风车这一细分领域而言,从赛道新玩家到领头羊,滴滴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据第三方研究机构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滴滴顺风车市场占比高达76.8%,已占据整个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
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艾媒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
尽管后续数据略有下滑,但在2018年8月27日,滴滴宣布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之前,滴滴顺风车依然是行业内不可撼动的存在。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在滴滴告别顺风车的日子里,滴滴的对手们开始发力。以老对手嘀嗒出行为例,今年9月,嘀嗒出行五周年之际,公布消息称旗下用户突破1.3亿,车主数量突破了1500万,嘀嗒出行的顺风车用户互助行驶的总里程达到230亿公里。
今年1月才上线顺风车业务的哈啰出行同样势头正劲,运营满月即宣告车主数破百万。据其不久前发布的《2019哈啰顺风车十一黄金周绿色出行数据报告》显示,黄金周期间,其顺风车订单总量突破1600万单,累计运送旅客300万人。按平均折算,其日订单量大约在230万左右。
400多天后重回赛场,顺风车这一赛道的格局已经悄然改变。但不变的是滴滴对于顺风车的看重。
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滴滴的 “顺风车”业务曾一度实现单均盈利。
而按照其估算,受乘客安全问题 和不断收紧的法规政策影响,国内顺风车业务下行趋势预计仍将延续,但随着消费者信心的重新建立,加上安全措施完善后,国内顺风车业务增长势头预计将在2021年逐步恢复至10%至15%的水平。
一方面是对手的高速扩张,一方面是滴滴顺风车业务无法恢复上线。因此滴滴在顺风车方面的一举一动,都被理解为释放着顺风车即将上线的信号。
今年7月,滴滴顺风车举行媒体开放日,程维、柳青及其他核心管理团队悉数到场。滴滴顺风车业务新负责人张瑞称,滴滴做顺风车产品的初心,就是想把闲置的资源盘活,是帮车主通过分享空座实现分摊出行成本,帮乘客更便捷地出行。
正如张瑞所说,为了应对对手的冲击,重新回归的滴滴顺风车也调整了两大内容,使其更接近“把闲置的资源盘活”的顺风车:不仅下线了附近接单功能,顺风车车主需设置并使用常用地点作为行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且在试运营期间不向司机收取运营服务费。
业内人士称,这两项举措能帮助滴滴更好地回归顺风车本质,将顺风车和快车、拼车等既有产品区分开来,也是滴滴从竞品手中争取司机的一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