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哥头
《演员请就位》节目刚开始就由4位导演每人提出一个象征性的问题:
1、电影到底是导演的艺术,还是演员的艺术?
2、电影艺术是更应该是忠于市场,还是忠于你自己?
3、倘若导演你不得不重新选择你的职业,那你的另一个选择是什么?
4、很多人说演员的门槛是越来越高了,也有人说越来越低了,你怎么看?
等小编看完了节目的第一期后,可以发现这个节目更多的是谈及电影和演员的实力和演技,再加上赵薇、李少红、陈凯歌、郭敬明四位电影导演的强势加盟,真的是给喜欢看电影的观众带来了很大的福利。
导演界大咖现场做观影评价,以及对演员演技的点评,让观众也真正了解电影的拍摄,明白电影和演员们的那些事,我们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看到成品而无法看到拍摄过程及花絮。
演员阵容:
50名演员齐聚一堂,不谈资历、流量、颜值、只谈的是角色、实力、演技。
这个节目赋予了演员的选择权力,打破了演员只能被导演选择的魔咒,让每个演员在这个舞台上都拥有了同一起跑线,平等对待。
观众熟知的演员均来自不同行业:
沈梦辰、彭小冉、张云龙、祝绪丹、董力、牛俊峰、钟欣潼、明道、张哲瀚、包文婧、炎亚纶等等
在这些人里,有知名主持人,有跨界演员,有童年偶像,也有新人演员等。
最后演员们都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选择导演的理由:
毛晓慧:应为他是第一位华人拿奖导演。
张家硕:冲着导演的人格魅力和专业审美。
康乐人:就喜欢导演的作品知名度。
郭俊辰:喜欢导演小说作品。
董力:跨界导演与自己跨界经历相似。
薇薇:导演的严格。
······
部分演员的作品和高知名度:
周奇:《小欢喜》
宋芸桦:《西红柿首富》
陈小纭:《如懿传》
赵文浩:《赵氏孤儿》······
演员们试戏方式:
李少红导演选择的是双人情境式的表演。
郭敬明则采用的是单人动作式表演
赵薇是单人台词传达表演和情绪表演
陈凯歌则是采用面对面谈话式
导演们现场指挥名场面
第一场戏,明道和陈若轩选择的是《破冰行动》,而这场戏则演员的感情、爆发力和演技,两位演员各有所长,也各有自己的短板。第一场戏,没想到是导演们之间在争论自己的观点,拿陈若轩的最后嚎啕大哭来说,郭敬明和赵薇本是都觉得这里有问题,却对演员的演技出现不一样的解释。
此外拿导演们各有所爱的演技看,李少红注重演员各方面的表现,而赵薇更注重一个演员的整体素质。而陈凯歌亲自站上台导戏,分析细节,联系生活,讲述情感,再到个人表演的问题,一针见血,有理有据。
刚开始两位演员就将演技上升到人生,从明道将近二十多年的演员生涯来看,给人很多回忆,很多感触。
而陈凯歌导演选择陈若轩,其实从再来一段就知道,陈凯歌导演在看一个年轻演员的潜力,而事实也证明陈若轩经得起调教,也能够很快的学会领悟。
郭敬明导演的每一次点评可以说是很能令人信服,“未知数”和“既定的事实”去衡量每个表演空间,能让演员更多展示自己。只能说在外行人看来,表演真的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
演员有漫长的等待与被选择中
演员同样是一个职业,只是演员这个职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技巧和演员自身的条件。道理一样的,演员和其他职业人一样需要有自己发展的目标,然后朝着那个角色目标、剧本目标等不断地提高自己。
演员这个职业,它的不公平可能在于,它无法从零经验时就能走低门槛的入行路。也在于它无法只是简单想干这行就说干就干。
明道的离开,让很多演员沉默,而明道自己作为一个出道15的演员,他也不是过气的演员,他需要厚积薄发,而不在是漫长的等待被选择。
不能用廉价的笔触产生共鸣
李成儒老师对《悲伤逆流成河》的前段表演评价,可以说是让现场所有人听了都觉得意外,“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李成儒老师可以说很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董力和郭俊辰的一段表演,有争吵、有眼泪、有玩笑等等,如果没有放入电影一起叙事,可能无法理解表演真正的内涵。
这就是为什么通过现场观看,李成儒老师会给出他的见解,让现场导演和演员都尴尬了。
但郭敬明导演不一样,他自己所写的小说,他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校园欺凌”,这已经不再是情情爱爱了,是一部上升到社会问题的作品。
所以说陈凯歌导演很是机智啊,他没有过多去讨论所谓起争执的内容,因为争论的东西受到现场表演的限制,很难用口头表达清楚。
实力派三朵金花
包文婧、鄂靖文、刘雅瑟,这三位女演员的现场表演都有得到认可,同时也有瑕疵。
包文婧演绎一个怀着孕苦苦等待一个不会回来的人。
刘雅瑟演绎一个得了癌症却还要故作坚强的病人。
鄂靖文演绎一个高位截瘫女孩寻死与哥哥的对话。
赵薇导演第一场就派出的三朵金花,真的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最后赵薇导演选择了鄂靖文,是让人猜不到的三分之一。
理性而不那么感性的选择,导演们的选择永远让人猜不透,到赵薇导演的选择也是足够真诚。
其实,在这场节目中,无论是演员还是普通人,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的,只有从自身的角度来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大社会,因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汇报。
【本文原创首发,抄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