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制片人有多重要?帮导演控制成本预算,用限制造就艺术空间
2019-10-29 17:46:37   来源:东方头条   

说起电影,大家都知道是欧洲人发明的,很多电影艺术家也是出自欧洲。

不过,欧洲的电影注重美感,情节铺垫的比较多,所以欧洲的电影每个故事的打磨都比较细。

但是,如今的电影,追求的是工业化。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做到,就是美国、印度和中国香港。这是电影《杀死比尔》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的,他的理由是,只有这三个地方才有享誉世界的电影明星。

限制去电影院,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印度的社会题材片、香港的枪战片,都是你的选择。那你看过有欧洲电影在黄金档出现的吗?并没有。为什么作为电影故乡的欧洲,会被别人赶超呢?

是没有电影明星吗?确实,只有工业化的电影可以制造出明星。但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导演的难题

电影产业是一个极其风光的产业,聚光灯前明星璀璨,各种宣传铺天盖地。但是,每年能冲出成绩的影片并不多,也有很多好的影片被埋没,大部分利润都被头部影片分走。

美国电影业一年的总票房大约是100亿美元,这个量级已经是全世界之最。不过,要是跟科技行业以对比,差距是很大的,比如苹果一年的销售额是2000亿美元。也就是说整个电影行业一年的收入,是苹果公司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别看规模不如科技行业,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以前是导演、编剧、演员、化妆、摄影等行业内的人参与,后来资本的加入,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钱和人加入到里面。这些人和钱看重的是电影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而不单只是盈利能力。

这样就导致了整个电影行业的规律被打破,这些干扰因素让电影行业的工业化非常困难,在美国也不例外。

比如,电影巨星卓别林和几个著名导演,一起创办过一个独立制片公司,叫联艺电影公司。意思是艺术家的联合,不是电影商人的联合,这是想摆脱好莱坞的商业势力对于电影创作的影响。

这个想法一开始很不错的,但是很可惜,最终惨败在一部片子上,叫《天堂之门》。这部片子把制作权交给了导演和艺术家们,一开始的预算差不多是700多万美金,当时已经很大一笔钱了,最终拍完却花了4400万美金,超支六倍多。结果票房呢?只有400万美金,一部片子就把联艺公司给破产了。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惨败成这样?就是因为它太相信导演和艺术家了。当年拍片的导演们,说要追求真实,于是就找来一部19世纪的古董火车。在哪有呢?在丹佛,距离片场要一千多公里,太远了怎么弄?导演又说,那就修一条铁路,把火车开过来好了。

就这样,为了电影艺术的追求,导演们挥金如土,没有商业的约束,最终钱花的开心,那收益呢?

所以,好莱坞电影的经验是,用制片人中心制来取代导演,用商业来制约艺术的感性。制片人的作用

那什么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跟导演不一样,工作重心不是剧本,而是事先定好的计划。在片场,导演要改几句台词,或者换个场景,制片人都要拿着原来制定好的计划,跟导演一条条对。要是延长了拍摄时间,或者扩大了预算,对不起,这事基本没法商量。

工业系统,本质上是陌生人的大规模协作。重要的不是哪个单一元素的质量如何,而是要有标准的协作接口,让其他元素能够方便地嵌入这个大系统。所以,制片人要维护的就是这些接口。

不过,制片人守护的不是金钱,也不是资本这一方的利益,而是更大范围内协作体的利益。

电影《无间道》的著名导演刘伟强,2007年在好莱坞拍摄《强捕犯》,计划执行得非常好,比原计划还要早一些时间结束。刘伟强就觉得很高兴,自己提前完成拍摄,那不是给资本方省钱了,多好的事情。

但是有人不同意了,就是制片人,制片人为什么反对?那么多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按照原计划请他们来,他们也是这样安排自己行程,这里面的利益都是估算好的。现在说提前完工,要把大家的利益拿去讨好资本方,这肯定不行。所以,提前结束也不能省钱。

这就是制片人的作用,不是资本方的令箭,而是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所有的协作方的利益都能被照顾到。看起来很多人跟电影内容无关,但却都是电影系统一分子,一定要把所有的利益都照顾到。有限制才有成就

那这样问题又来了,你把各方的利益都照顾了,但电影的核心毕竟是艺术创作,谁来关照这个核心呢?再来举个例子,就是著名的导演李安。

1991年,李安准备拍摄电影《推拿》,预算不到300万人民币。而且当时李安还是新手导演,不太懂得如何跟演员沟通。李安意识到,这个事情要是处理不好,没有专业的制片人,这部电影预算肯定超标。

怎么办呢?李安跑到美国去请独立制片人特德来助阵。特德确实很专业,要求李安每天晚上必须详细规划好拍摄计划,第二天就严格执行;拍摄的稍微慢一些,特德就过来敲钟提醒;为了节省成本,特德干脆开掉了李安的助理导演,自己充当李安的助理兼司机。

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推手》18天顺利拍摄完工,资本方也很高兴,李安一举树立了自己的地位。李安后来就说,特德是制片人的职业典范。

2017年,李安拍过一部在技术上有革命性的电影,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的是120帧的电影技术,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探索。但是很可惜,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失败了。

但是李安的定位却不会因此被降低,因为他此前有《绿巨人》、《卧虎藏龙》、《断背山》等片,得过奥斯卡奖。这些成绩都储藏在李安的信用账户里面,只要这个账户里面的信用资产存得多,偶然亏掉一点,资本方还是会继续信任他。

在中国,年轻人是创新的生力军。但是在好莱坞,资深导演攒够本钱,才有机会搞创新。年轻导演就不行,因为他们的大胆创新,一旦搞砸一部电影的票房,就没办法在这个圈子混了。

所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哪一个个体努力就可以。电影行业苛刻的背后,其实是为艺术创作,保留了空间。

工业化不是艺术的对立面,而是艺术创作的辅助器。规则看上去是在限制自由,其实是在保护更大的自由。

相关热词搜索:制片人 造就 预算 导演 成本

上一篇:迪丽热巴 陈伟霆真的在一起了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泰安知名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